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建筑垃圾處理填埋成難題。而在公路建設中,路基材料往往較為短缺。所以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用于填筑路基,這是正在建設中推進建筑廢物集中處理、分級利用,生產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等建材產品。因地制宜建設建筑廢物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基地。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淤泥及其他廢棄物。目前在我國,建筑垃圾普遍采取堆放和掩埋方式處理,既破壞生態(tài)平衡,又造成資源浪費。建筑垃圾可以用作路基回填,但在此之前要經過一些專業(yè)處理。利用廢棄建筑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可用于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或制備諸如砌塊、墻板、地磚等建材制品。建筑垃圾經破碎和篩分后,其中的廢鋼筋、鐵絲、電線等金屬,經重新回爐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不同用途的鋼材。粗細骨料添加固化類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層。

建筑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是解決城市建筑垃圾圍城的一種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的方式,而在其處理過程中,有傳統(tǒng)固定式破碎生產線和移動式破碎站,在對建筑垃圾進行初步處理的過程中,由于要拆破的建筑物分布不集中,導致建筑垃圾的分布較為分散。如果設立工廠,建設固定的生產線來處理建筑垃圾,需要將建筑垃圾進行長距離的運輸,這樣既會增加運輸成本,又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而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站節(jié)約成本、降低費用。移動破碎站可以對物料進行現場破碎,避免了物料的周轉環(huán)節(jié),大大降低了物料的運輸成本。

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站,采用多級組合模式,由鄂式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振動篩分設備輸送帶等組合而成。移動式站點的行走方式有履帶式和輪胎式兩種,可以根據經常作業(yè)的路面做不同選擇。